【前言】
日常生活中,国家机关的证件的复印件与证件原件同等重要,不能随便流传。两者具有同样的社会机能和信用,能呈现同样的意思内容和外观形式,此外,社会生活中会经常使用复印件代替原件来证明资格等事实,买卖证件复印件同样也侵害了国家机关证件的管理秩序和公共信用。证件照片则属于证件复印件的一种载体形式,故证件照片亦属于本罪侵犯的对象。
【案情简介】
2023年6月19日,董某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羁押于看守所。
【办案经过】
2023年6月26日,受董某某近亲属委托担任其辩护人,当天下午到看守所会见董某某。在进行介绍后,询问其具体案情,2022年6月左右,董某某被表弟拉入一个微信群,在其中收购新注册的“亚马逊账号”,然后再转卖出去赚取差价。注册账号需要他人的身份证,以及据此办理的营业执照两个必要证件。微信群里面有接近400人,他们通过微信、贴吧、“劳务公司”名义等途径购买他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信息,或者只购买身份证信息,然后群内有人负责办理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属于国家机关证件。买卖“亚马逊账号”实质上就是买卖其注册根本的营业执照,作为国家机关证件,不允许随便买卖,董某某经手的营业执照数量多达二十多个,足以构成犯罪。
7月10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六十七条等规定,以律师名义向公安机关申请对董某某某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理由是董某某自愿认罪认罚、系初犯、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愿意全部退赃,且需要单独抚养年幼儿子以及赡养老人。过了两天,收到《不予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书》,公安局认为其不符合变更强制措施条件。
由于董某某的家庭情况特殊,且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决定提交补充材料再次申请。前往村里找村委会开具家庭情况说明,结合近亲属病例、诊疗单、离婚协议书等证明文件一同上交给公安局,最终于25日被取保候审成功。
7月20日上午,再次会见董某某。因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检察院仍未批准逮捕,但根据案件事实及相关法条,大概率会通过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逮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的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权,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侵犯的法益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此罪更倾向于影响了营业执照的合法使用和管理秩序。
9月25日,董某某等8人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向检察院审查起诉。通过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两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限等复杂过程,12月29日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案件结果】
2024年3月11日,董某某等二十多人因犯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决,其中董某某因坦白、退缴违法所得,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九千元。
【律师感悟】
本案董某某的行为,通过照片形式传递营业执照,事实上侵犯了营业执照的正常使用程序,使营业执照处于流转状态,严重妨害了国家机关证件的管理秩序,所以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同时,申请取保候审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积极与公安局一方沟通协商,为当事人在合法范围内争取最大权益。